郑州放映 | 神话史诗纪录片《盲国萨满》
这部电影的产生源于一次失败的经历。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,我都在努力用文本描述一场仪式。
我试图描写在一个夜晚,发生于一个马嘉村庄的一间房屋内的一次仪式,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关于喜马拉雅地区萨满教的普通论文。
——米歇尔·欧匹茨,《流动的神话》
(《盲国萨满》套装中的电影书)
《盲国萨满》郑州放映
时间
2019年08月24日
周六17:00-21:30
地点
郑州书是生活书店(经六路店)
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六路3号附5号(教育社区3楼)
报名
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报名
主办
梦周文教基金会
协办
左右放映
特别感谢
后窗 | 拓扑光影 | 书是生活
【影片简介】
盲国萨满 (1980)
导演:米歇尔·欧匹茨
类型:纪录片
制片国家/地区:德国
语言:德语画外音,康语、尼泊尔语对白 中文字幕
国家: 尼泊尔/德国/美国 1978年-1980年
拍摄: 三次前往尼泊尔鲁库姆(Rakum)区马嘉人聚居地, 1978 年和 1979 年
全世界首映:1980 年 10 月 15 日,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,纽约
欧洲首映:1981 年 2 月 18 日,第 31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/ 第 11 届国际论坛
喜马拉雅地区首映:1982 年 10 月 16 日,塔卡(Taka)的玉米地
格式 :16 毫米,彩色底片,声画同步
播放时长:223 分钟(第一部分:97 分钟;第二部分:126分钟)
《盲国萨满》是一部神话史诗纪录片,片中记叙了一个尼泊尔西北部边远地区的故事。为纪录当地习俗的基本特徵,电影跟踪拍摄的时间超过十八 个月。在精神上,该特徵见于北亚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广大喜马拉雅地区, 与大内亚地区典型萨满传统的多种形式一脉相通。电影的基本构想来源于在马嘉人中观察到的一个基本特徵。在拍摄那段画面的时间内,马嘉人的生活中充斥着神话。不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了 什么,都被认为和由他们萨满吟唱的和起源故事中相应的事件有关。
在有利的环境下,神话中的过去和神话主角的事迹不断重现:通过几乎日日举行的治疗集会,萨满的实践使得口头传统能在普通信徒的意识中生存下来。一遍又一遍 表演的吟唱,指引村民度过混乱和不幸。一定程度上,神话颂歌和日常行为逻辑之间的互动关係留存至今。因为神话中的过去和世俗现代生活中的相互作用,《盲国萨满》曾被称为一部神话学电影。又因为电影中当代人频繁面对起源故事中的英雄,《盲国萨满》也曾被称为史诗电影。
【《盲国萨满》电影简史】
【反响】
1980年首映后,电影很快就得到了国际上超乎寻常的反响。反响来自欧洲、亚洲和美洲的电影节、巡映、商业影院、电视以及大学校内校外的会议和研讨会。在当时新兴的影视人类学领域,本片被树立为学术纪录和电影间的典范。特别是在艺术界,电影获得了强烈反响,其中包括讚誉、抵触和鼓励。如下列举一些人名,
以表明反响所涵盖的光谱:
艺术界的博伊斯和波尔克
博伊斯说:“这些萨满确实‘偷’走了我所有的东西!”
音乐界的约翰·凯奇、波林·奥利维罗斯和迪特尔·施纳贝尔。
表演艺术和理论界的理查德·谢克纳和琼·乔纳斯。
作家布鲁斯·查特温,和为英语版电影其中一位旁白配音的威廉·巴勒斯。
实验电影导演大卫·拉尔谢、杰克·史密斯,以及非虚构电影导演罗伯特·加德 纳。在人类学领域,在比较宗教学和仪式研究领域,本电影被列为一部基本参考作品。
大众也将这部电影视作为无文字社会中一种生活方式的见证。
【导演简介】
米歇尔·欧匹茨Michael Oppitz在喜马拉雅地区,1970-80s
外部的(phyi)、内部的(nang)、秘密的(gsang),即众生看见的尘世,神灵看见的天堂,佛看见的寂灭。 这就像身处浩瀚宇宙之中,具有不同文化和修为的生命,他们所能感知的世界,或者是二维,或者是三维,或者是更高的维度。在欧匹茨看来,即便是一般的人类学者,对喜马拉雅区域的文化,也只能流于一种“外部的”或“现象学”的粗浅认识,无非是“尝试将其展现为一种离奇的现象。”而他,则有志于做些与众不同的事。精确之美就是通向这种“与众不同”的小径,欧匹茨想超越文化和修为对其自身的限制,抵达一个异文化的观察者通常无法进入的维度,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深刻理解。 这是一个何其艰难的目标,因为“盲国”这一名称,早就先验地认定了在今天黑暗的时代,只有萨满是唯一具有远见卓识,能“看见”社会和宇宙真相的智者。显然,一个外来的人类学家,借助一个机械的独眼,很难获得穿透马嘉人秘密世界的能力。 然而,欧匹茨的影片却证实了,他精确观察的努力并没有白费。这种观察开始于茫然,进而渐渐沉稳,然后越来越吻合于仪式的节奏和气氛。最终,镜头变成了几乎可以自由穿梭在不同时空的神秘之眼。 这一切,并不是研究团队可以单独实现的。其实,这部作品是依靠马嘉人,尤其是马嘉萨满深度参与才得以完成。在影片的结尾,开始出现的并不是制作团队的名字,而是一个个马嘉仪式专家的名字。在这里,“精确”的含义就是尊重文化持有者的立场。《盲国萨满》的整个拍摄过程都有萨满顾问陪同,制作者和他们一起观看样片并展开讨论,在仪式的解读上追求内在的视角,学者“试着给出一种解读,如果当地人对其中的某些想法有异议,那么你必须摒弃它,或另辟蹊径”。在电影的结尾,大萨满像预言本村婴儿未来命运一样,对影片的成功与否做出了肯定的判断。而影片完成之后,作者最大的愿望,是在村里完成“初次的公演”。这些,即使对于当今的影视人类学者,也是非常苛刻和难以达到的要求。 美国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曾指出,萨满通达彼岸世界,需要一批动物助手的帮助。马嘉人萨满的全程参与,协助这部电影的制作者们抵达了文化的彼岸。从那里回来之后,《盲国萨满》为我们呈现出了两种视角:一种局外人的,一种当地仪式专家的。而欧匹茨本人,也变成了一位神奇的萨满: 他既能洞悉喜马拉雅山地民族的隐秘世界,也最终成了一个沟通外部、内部与秘密三个维度的,独具匠心的搭桥者。——郭净,民族史博士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
《盲国萨满》中文珍藏套装
(3DVD+2CD+电影书)
正片DVD两张,共223分钟
德、英配音,中文字幕;
花絮DVD一张,含四部短片,中文字幕,41分钟;
CD两张,70分钟和43分钟的萨满唱诵历史录音;
电影手册一本(精装),192页,含中文版导演序文、影片梗概与信息、创作背景、唱词原文与中译对照、导演深度访谈等。
出版社:行人文化实验室
出版日期:2019年6月
预售价格:380元人民币(包邮)
扫描下方二维码
即可购买
请注意:请各位影迷朋友们无需着急,您的藏品将陆续从台北发货,一定会安全抵达您的手中!